孙中山与佐渡丸
孙中山先生于1895年广州首义流产后,经香港逃往日本,再于同年年底在日本剪辫易服,前往檀香山,自此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流亡生涯。1896年3月4日,香港政府应清廷的要求,以"总督及行政局认为孙逸仙会危及本殖民地的和平及良好秩序"为理由,禁止孙先生在五年内进入香港及在港居留,并于1902年及1907年重申此令。此后,孙先生本人甚少在香港的岸上活动,但他仍经常乘坐船只走访世界各地,并多次利用船只泊港的机会,于维多利亚港的水域内指导党人在香港开展革命运动,佐渡丸(Sado Maru)正好为此提供了实证。
1900年康有为身在新加坡,孙先生派遣宫崎寅藏前往该埠,企图促成保皇与革命两派的合作,但康有为却指控宫崎前来行刺他,使宫崎成为阶下囚。孙先生随即前往新加坡予以营救,二人虽然得以脱险,但宫崎终身被禁前往新加坡,而孙先生亦被拒在五年内踏足该埠。同年7月12日,孙先生与宫崎离开新加坡,乘坐佐渡丸前往香港。17日上午,佐渡丸抵香港水域,但由于香港政府的驱逐令仍告生效,孙先生只好在邮轮上与党人会面,为10月的惠州起义筹划周全,并谋求在港督卜力的支持下实现两广独立。18日上午,原两广总督李鸿章经香港乘船北上出任直隶总督,主持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两广独立的计划告吹。20日,孙先生偕宫崎寅藏等人在船上召开最后会议,决定了有关起义的组织和军事策略后,乘佐渡丸离开香港,至24日抵神户。由此可见,孙先生在佐渡丸上前后共度过了13天。
从上述的片段得知,佐渡丸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生涯中曾乘坐的一艘邮船。佐渡丸是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ippon Yusen Kaisha)的船只,生产地在英国,于1898年投入服务,长139.2米、宽14.4米、高28米,可载238名乘客。综观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以1900年两广独立的计划而首度与香港政府站在同一阵线,卜力更是首位向孙先生示好的港督。虽然两广独立一事最终告吹,但港府在处理孙中山先生的问题上已与英国外交部出现分歧,前者主要顾及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华南地区,特别是两广的局部形势,后者则着重考虑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局利益。佐渡丸恰好见证了香港历史及中国革命史上这样一个重要篇章。
在孙中山纪念馆的长期展览中,我们一直计划展示一艘比例模型船,而这艘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这艘船必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行经香港,以展示香港当时已具备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方便革命物资及军火的运送。其二,孙中山先生最好曾是这艘船的乘客,借以透过此船反映孙先生的革命事迹,若相关历史事件意义重大,当然就更为理想。综观上述的考虑,佐渡丸可以说与这两个主旨不谋而合。承蒙横滨的日本邮船历史博物馆鼎力支持,我们得以仿照该馆的原船模型进行复制;待孙中山纪念馆全面启用后,广大市民便可一睹这艘邮船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