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纪念馆与孙中山史迹径
「我于三十年前在香港读书,暇时则闲步市街,见其秩序整齐,建筑闳美,工作进步不断,脑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这是孙中山先生于1923年2月20日到访香港大学时所忆述的一番话,虽然事过境迁,香港的市容面貌依然活现于他的脑海中。事实上,孙中山先生自1883年返国途中路经香港,与香港结下一面之缘后,他的一生便与香港紧扣起来。特别是在辛亥革命成功前,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汇点,拔萃书室、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及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成功地孕育了孙先生的划时代思想。孙先生在港结束了求学的阶段后,至民国成立前,一直以香港为组党、招募、策划及统筹起义的根据地,特别在港岛的中西区更留下了不少足印。有见及此,中西区区议会于1996年树立了「孙中山史迹径」,自此史迹径便成为香港市民与外地旅客凭吊孙先生革命事迹的必到之处。
事实上,香港特区政府所以选定甘棠第为孙中山纪念馆,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甘棠第与孙中山史迹径仅咫尺之近,邻近孙先生昔日在港活动的范围,例如孙先生受洗的美国公理会布道所、念中学的中央书院、与革命友人聚会议事的道济会堂、接受大学教育的香港西医书院,以至香港兴中会总会的所在地干亨行等等。有见及此,馆方在筹建纪念馆的过程中,一直很留意纪念馆与孙中山史迹径的配套,务求更全面地阐释孙先生的行谊。孙中山纪念馆全面启用后,将沿孙中山史迹径加置指示牌,让参观者按图索骥,在凭吊孙先生的革命事迹后,可沿路前往纪念馆参观。
此外,孙中山纪念馆更会透过馆内的展览陈列及多媒体节目,藉文字及图片以补足孙中山史迹径的资料,例如中央书院的历史沿革、孙先生笃信基督教的原因及经过、孙先生就读香港西医书院时的考试成绩及香港兴中会总会的成立经过。换言之,纪念馆全面启用后,将与史迹径融为一体。前往孙中山史迹径、缅怀往昔的参观者,必定会踏足孙中山纪念馆,藉以扩阔知识的层面;纪念馆的参观者亦可涉足坊间巷里,重踏孙先生的足印,以发思古之幽情。在两者相辅相成的情况下,孙中山先生在港的事迹将更具体及全面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