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 & Souvenirs
專題文章 06 - Home

孫中山與佐渡丸

  

孫中山先生於1895年廣州首義流產後,經香港逃往日本,再於同年年底在日本剪辮易服,前往檀香山,自此開始了長達16年的流亡生涯。1896年3月4日,香港政府應清廷的要求,以「總督及行政局認為孫逸仙會危及本殖民地的和平及良好秩序」為理由,禁止孫先生在五年內進入香港及在港居留,並於1902年及1907年重申此令。此後,孫先生本人甚少在香港的岸上活動,但他仍經常乘坐船隻走訪世界各地,並多次利用船隻泊港的機會,於維多利亞港的水域內指導黨人在香港開展革命運動,佐渡丸(Sado Maru)正好為此提供了實證。

 

1900年康有為身在新加坡,孫先生派遣宮崎寅藏前往該埠,企圖促成保皇與革命兩派的合作,但康有為卻指控宮崎前來行刺他,使宮崎成為階下囚。孫先生隨即前往新加坡予以營救,二人雖然得以脫險,但宮崎終身被禁前往新加坡,而孫先生亦被拒在五年內踏足該埠。同年7月12日,孫先生與宮崎離開新加坡,乘坐佐渡丸前往香港。17日上午,佐渡丸抵香港水域,但由於香港政府的驅逐令仍告生效,孫先生只好在郵輪上與黨人會面,為10月的惠州起義籌劃周全,並謀求在港督卜力的支持下實現兩廣獨立。18日上午,原兩廣總督李鴻章經香港乘船北上出任直隸總督,主持清政府與八國聯軍議和,兩廣獨立的計劃告吹。20日,孫先生偕宮崎寅藏等人在船上召開最後會議,決定了有關起義的組織和軍事策略後,乘佐渡丸離開香港,至24日抵神戶。由此可見,孫先生在佐渡丸上前後共度過了13天。

 

從上述的片段得知,佐渡丸是孫中山先生在革命生涯中曾乘坐的一艘郵船。佐渡丸是日本郵船株式會社(Nippon Yusen Kaisha)的船隻,生產地在英國,於1898年投入服務,長139.2米、寬14.4米、高28米,可載238名乘客。綜觀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以1900年兩廣獨立的計劃而首度與香港政府站在同一陣線,卜力更是首位向孫先生示好的港督。雖然兩廣獨立一事最終告吹,但港府在處理孫中山先生的問題上已與英國外交部出現分歧,前者主要顧及與其關係最為密切的華南地區,特別是兩廣的局部形勢,後者則著重考慮以北京為中心的全局利益。佐渡丸恰好見證了香港歷史及中國革命史上這樣一個重要篇章。

 

在孫中山紀念館的長期展覽中,我們一直計劃展示一艘比例模型船,而這艘船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這艘船必須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行經香港,以展示香港當時已具備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方便革命物資及軍火的運送。其二,孫中山先生最好曾是這艘船的乘客,藉以透過此船反映孫先生的革命事跡,若相關歷史事件意義重大,當然就更為理想。綜觀上述的考慮,佐渡丸可以說與這兩個主旨不謀而合。承蒙橫濱的日本郵船歷史博物館鼎力支持,我們得以仿照該館的原船模型進行複製;待孫中山紀念館全面啟用後,廣大市民便可一睹這艘郵船的英姿。

  

佐渡丸比例模型船(1:80)

佐渡丸比例模型船(1:80)

#

 #


back to top